信托什么意思(传说中的信托,企业家的第二银行是什么?)
01
最近,有不少企业家跟我聊天的时候,我们提到了一件事叫“信托”,我们青爱基金为了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,也借助于信托这条路径去做理财。
当然,你也听说过贾跃亭通过信托逃避了20亿美金的负债,默多克用信托让邓文迪离婚分文未得,刘强东在婚前通过信托转移自己的财产等等。
在想象中,信托好像无所不能,完美的充当了企业家的第二银行和风险管理的角色。

事实上,它虽然不是无所不能,但确实作用、威力巨大。
那信托到底是个什么东西?
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:信任与托付。
早在4000年前的古埃及,就有一个老兄在莎草纸上写下了自己的遗嘱,这是目前可考证的最早的“遗嘱托孤”行为,被认为是最早的信托。
到了古罗马时期,《罗马法》从法律的角度上明确了信托遗赠的概念:

如果继承人无力或无权承受,就可以按信托遗赠制度,把财产委托和转移给第三者管理,再让继承人受益。
到了11世纪的英国,当时很多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会给教会捐赠土地,但是这么一来,皇帝不乐意了。
为什么呢?
因为按照制度,教会的土地不上税啊。
所以,当时的皇帝亨利三世制定了《没收法》来限制这种行为。
但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,那时的人们发明了“尤斯”(use):
先把土地转让给另一个人,让这个人代替教会管理这片土地,土地的收益归教会所有。

实际上跟直接赠送没有区别,但从法理上绕开了法律的限制。
这种行为当然受到了封建君主的反对,但是经过百年斗争之后,资本主义掌权,尤斯才得到法院的承认,逐步发展完善为“信托”制度。
在中国,信托制度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建立,并且经历了六次整顿,才形成了现有的68家信托公司组成的行业格局。
那么,问题来了:
是什么原因,让国家对信托业如此谨慎,要对这个行业开展六次整顿?
又是什么原因,让国家只给信托行业发68张牌照,比银行牌照少得多,并且未来极大概率不再发放?

想弄明白这些问题,就得了解信托的特殊之处了。
02
信托从运作方式上来看,跟基金、理财没什么区别,受人之托,代人理财。
那它特别在哪呢?
首先,就是独特的法律地位。
一旦你把钱,或者其他财产投到了信托计划之中,这些财产从法律的角度来说,就不是你的了。
信托公司拥有对信托财产的“管理权”,指定的受益人只享有信托财产的“受益权”,而没有“所有权”。
既然没有“所有权”,当然在离婚的时候不用分割,继承的时候不用交税。
默多克就是这样让邓文迪离婚的时候几乎“分文未得”——据说只拿到了几套房。

甚至破产的时候,连债权人也不能拿信托计划里的钱来抵债。
贾跃亭就是靠着债权人信托摆脱了20亿美元的债务。
现在你能知道大佬们为何都钟情信托了吗?
其次,信托和其他金融工具区别的另一个地方,就是受到的限制少。
和基金受到的层层监管相比,信托无论是在筹资,还是在投资上,可谓“百无禁忌”。
除了现金,股权、房产、甚至你买的保险,未来可能偿付的保险金都能投资到信托里去。
包括二级市场的股票债券、一级市场的IPO、增发,买房拿地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,都能成为信托资产投资的对象。
啥都能收,啥都能投,好处自然很明显,收益率高,一般能给到每年8%-10%。

但坏处也很明显,风险大,万一市场不好,信托管理不好,那一不留神就血本无归。
如此高风险,高回报的金融资产自然被规定了相当高的门槛。
一般来说,100万基本上是市面上单个信托产品的投资门槛,而想要成立传说中的“家族信托”,基本上得1000万起步。
门槛高,风险大,基本上也只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家、创业者玩得起。
03
当然,在现实生活中,因为资金大、门槛高、受限制少,信托的玩法,诶,那可就多了去了。

毕竟在现实中,不玩出点花来,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干信托的金融才俊?
信托可以分为主动管理类信托和事务管理类信托。
什么是主动管理类信托?
它类似于“基金”产品,集合客户的资金,主动寻找投资机会,赚取收益。
但是,在过去的十几年中,主动管理类信托基本只做两件事:
一,把钱借给政府投资平台,也就是所谓的“城投公司”,帮助城投筹钱修桥修路。
二,房地产。

为什么只做这两件事?
因为这些年这两个方面,钱来的容易,来的快。
这也导致很多信托公司除了挣房地产、基建这种“无脑”的钱,其他主动投资能力基本为0。
结果这两年遇上房地产寒冬,三去一降一补,不少主动管理的信托产品开始暴雷。
所以,如果哪位企业家真的要投信托产品,事前要好好鉴别一下项目内容,以及信托公司的实力。

花样更多的是事务管理类信托,这个类型的信托离一般人比较远,但是占到了信托管理规模40%以上的比例。
给大家举两个事务管理信托的业务。
有一家地方银行,按理说不能贷款给别的地方,但本地的项目又都太烂看不上,怎么办呢?
那就可以把钱拿去设立信托计划,用信托作为投资主体,就可以避开监管限制,达成投资目的。
这就叫“通道业务”。
为什么基金、资管产品不行呢?
就是因为受到的监管多,资金流向都有严格的限制,但信托目前还不存在这样的限制。

再举个例子。
大佬们一般都不希望公众了解到自己拥有哪些公司的股份,更不希望有一天,公司遇到了什么事,威胁到自己的私人财产和公司的绝对控制权,那怎么办呢?
这个时候,他就可以把自己的股权投资到信托计划之中,然后把受益人写成自己。
当然,这有个问题,在很多国家,信托财产的“管理人”不能是“受益人”。
那这样大佬们就失去对股权的掌控了。
诶,这可不行。
有需求就有供给,英属维尔京群岛这个熟悉的名字,想必你们在很多上市公司的财报中都看到过。

它们不仅是税收洼地、避税天堂,还修改了法律,允许设立在当地的信托资产可以让受益人和管理人是同一个人,受到了包括东哥在内的一众国内大佬的喜爱。
这么一来,公司所有权变成了受益权,又不影响控制权。
即使公司万一破产了,债主也找不到自己。
万一自己要离婚了,也不影响公司的稳定运行,比如龙湖地产老板吴亚军的离婚案就是如此。
而且,用公开手段查询公司股份的时候,只能查到信托计划,查不到实际受益人是谁,这样就实现了大佬们“低调”的愿望。

04
当然,话说回来,信托行业经历了过去十多年的好日子之后,这几年一直过得不咋地。
究其原因,还是过去的钱赚的太容易了。
市场一变化,或者监管一严起来,就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。
归根到底,还是硬功夫没练到家。
巴菲特说过一句话,叫“一笔恰到好处的遗产,是给子女们足够的钱去做任何事,又不多到他们什么都不用做,躺平的程度。”

不鼓励大家过苦行僧的日子,但即使现在过得顺,也不能忘了磨炼自己吃饭的本领。
当父母的肯定都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。
我希望你过得轻松,但是我希望你即使失去了现在的一切,也能拥有活下去的本领。
居安思危,四个大字我们都懂,但是大家都很容易忘记。
2023年转眼已经过去近三个月了,大环境怎么样,大家也能品出来一点味道了。
比过去两年好一些,但是仍然在危局之中。

内有需求不足,外有强敌制裁。
对于信托行业,乃至于我们很多企业来说,过去容易的钱挣完了,现在你就得沉下心来,回归到商业的本质,真正去居安思危,练一练真本领了。
相关文章
- 为什么热水器打着了又灭掉 2025-04-01
- 灯带关掉为什么还微亮(关了灯以后,灯仍然微微发亮是什么原因) 2025-04-01
- 为什么阳台朝南房子比较好(阳台朝向哪个方向好?) 2025-04-01
- 为什么要泡浴呢(泡浴身体竟会收获这4大好处) 2025-04-01
- 热水器为什么打不着火的原因(燃气热水器打不着火详解 ) 2025-04-01
- 为什么手机经常自动关机重启(苹果手机自动重启是什么原因?) 2025-03-31
- 为什么地砖会拱起来(地板瓷砖时间长了会拱起?) 2025-03-31
- 兰花为什么会烂根原因是什么(兰花烂根的原因及预防) 2025-03-31
- 为什么叫布草(如何辨别酒店客房有没有清洁) 2025-03-31
- 为什么要门槛石(门槛石装还是不装?) 2025-03-31